商务智能(BI)应该怎么做?
作为微软商业智能方面的重要合作伙伴,北京迈思奇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在商业智能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经理雷鹏同51CTO.com的记者分享道:“BI的部署已经由传统的大型企业逐渐渗透到了互联网行业,紧接着中小型企业也会慢慢的渗透进去。在部署的过程中,商业智能主要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来进行。首先企业可以先花四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完成整个需求的调研,做出战略分析。接下来再决定怎样分步实施,提升竞争力”
在分步实施阶段,往往会从业务流程梳理和数据信息准备两个方面来进行。计算机可以把流程中标准化的部分固化下来成为工具,帮助企业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效率。但是变化的、具有一定灵活性的业务需求会影响数据和系统的变化。这也是在后台建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
世界最著名的模型大师有一句名言:没有一个模型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模型是有用的。在商业智能的后端,模型的构建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建模将决定商业智能的成败。而现代商业的特点,它的业务需求总是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要保证商业智能平台的可用性,必然需要对其后端的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正。“微软提供的平台,可以很容易的在业务的指引下对模型做出修订”,朱宁着重谈到:“我们做的模型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是绝对有用,揭示的规律能够帮助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做得更快更好。”
技术的落地转化为业务的价值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2007年才拿到资质的企业,相较于同类型的竞争企业,虽然在起步时间上并无优势,但新增业绩一直排在行业前列,鉴于业务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逐渐认识到,假如没有IT系统的有力支撑,就不能及时的对现有业务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也就不能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因此从2008年初,他们便开始规划基于微软商业智能平台的IT系统部署。
“我们将商业智能定义为管理决策平台,通过商业智能系统的启动上线,对我们最大的一个益处就是提升了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因为通过BI系统能让我们各级的管理层很快了解到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每一年度的业务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决策”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开发处高级经理沈斌同51CTO.com的记者分享到:“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根据业务的发展完善我们管理决策平台。”
技术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科技的落地不单单只是那某一个产品的部署完成,而是需要真正的从业务角度出发,将技术的力量转化成为业务的价值,才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在投资保护和技术之间寻求一个更优的平衡点。(文/马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