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backupninja
backupninja的一个独特的地方是它可以完全抛弃/etc/backup.d中的纯文本配置文件和操作文件,软件自己会搞定。另外,我们可以编写自定义脚本(又叫 “handler”)放在/usr/share/backupninja 目录下来完成不同类型的备份操作。此外,可以通过ninjahelper的基于ncurses的交互式菜单(又叫“helper”)来指导我们创建一些配置文件,使得人工错误降到最低。
复制代码代码如下:#ninjahelper
选择 create a new backup action(创建一个新的备份操作)。
接下来将看到可选的操作类型,这里选择“backup of home directories"(备份home目录):
然后会显示在helper中设置的默认值(这里只显示了3个)。可以编辑文本框中的值。注意,关于“when”变量的语法,参考文档的日程安排章节。
当完成备份操作的创建后,它会显示在ninjahelper的初始化菜单中:
按回车键显示这个备份操作的选项。因为它非常简单,所以我们可以随便对它进行一些实验。
注意,“run this action now"(立即运行)选项会不顾日程表安排的时间而立即进行备份操作:
备份操作会发生一些错误,debug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你定位错误并纠正。例如,当备份操作有错误并且没有被纠正,那么当它运行时将会打印出如下所示的错误信息。
上面的图片告诉我们,用于完成备份操作的连接没有建立,因为它所需要链接的远程主机似乎宕机了。另外,在helper文件中指定的目标目录不存在。当纠正这些问题后,重新开始备份操作。
需要牢记的事情:
当你在/usr/share/backupninja 下新建了一个自定义脚本(如foobar)来处理特殊的备份操作时,那么你还需要编写与之对应的helper(foobar.helper)文件,ninjahelper 将通过它生成名为10.foobar(下一个操作为11,以此类推)的文件,保存在/etc/backup.d目录下,而这个文件才是备份操作的真正的配置文件。
可以通过ninjahelper设定好备份操作的执行时间,或按照“when”变量中设置的频率来执行。